盤石發布《中國誠信信用排名簡報》:東部沿海地區城市信用指數普遍向好
6月6日消息,電子商務信用認證平臺(CECDC)、北京北京盤石網站安全信用認證中心下簡稱:北京盤石)、中國互聯網信用研究院聯合公布了《中國誠信信用排名簡報》(以下簡稱:簡報)。本次簡報的主要監測對象為政府部門、企業、社會組織、司法機關,從而對城市的信用指數作出評定。
圖:《中國城市信用排名簡報》
近年來,全國各地的信用城市建設步伐逐步加快。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,均對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明確要求。國務院2014年發布了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(2014-2020)》,提出了信用體系建設的整體思路和基本原則。這些要求和舉措,考慮到了當前社會各界對誠信的吁求日益強烈,而社會誠信又面對諸多挑戰。
據了解,互聯網信用研究院依托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,建立了互聯網信用平臺——信用誠信監控模型。本次簡報的監控模型從社會輿情、信用事件監測、信用任務落實、重大失信事件、黑名單記錄、信用公開程度、信用制度完善程度等進行信用數據采集,進行監測。
圖:2015-2016中國互聯網信用現況
在GDP方面,2016年中國城市經濟增速北方普遍低于南方,而且呈現從西南到東北增速陸續減緩的態勢,北上廣深排名前四;在金融方面,2016年中國城市經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,即北方城市經濟增速明顯低于南部;在地方法制建設方面,東部城市好于中西部,部分西部城市仍處于落后狀態,得分最高的是浙江省寧波市,總分達到了825.61分。
圖:中國信用城市監控模型
根據簡報發布的城市信用指數顯示,綜合信用排名前十的分別是,北京市(93.30)、上海市(92.40)、杭州市(90.12)、廣州市(89.06)、重慶市(88.70)、南京市(88.65)、深圳市(86.92)、成都市(85.84)、蘇州市(83.33)、寧波市(83.26),浙江省獨占兩席,東部沿海地區城市信用指數普遍向好。
圖:中國電子商務信用認證平臺的愿景與使命
人無信不立,業無信不興,國無信則衰。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社會的基本道德要求,“信”與“仁、義、禮、智”并稱為儒家“五常”。孟子把誠信列為“天爵”,視作最高尚的品德。現代社會,誠信的規范意義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和更明晰的呈現。以誠信為價值內核的契約關系,廣泛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。建立完備的社會信用體系,是應對誠信挑戰、構建信用社會的根本途徑。